歼-35A战斗机自2024年11月12日在珠海航展首次公开后,立即在军事爱好者中引发轰动。空军发言人谢鹏在发布会上特别强调,该机型搭载国产发动机,标志着中国空军正式从三剑客时代迈入四剑客新纪元。这款由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研发的中型隐身多用途战机,采用低调的银灰色涂装和独特的V形尾翼设计,不仅具备出色的制空能力,还能执行对地、对海打击任务。它的服役使中国成为全球少数同时装备两款隐身战机的国家,与歼-20形成高低搭配的作战体系——歼-20负责高空远程作战,歼-35A则专注于中低空多任务执行。关于其与美制F-35战斗机的性能对比,需要从多个维度深入分析。
从研发历程来看,歼-35A脱胎于2012年首飞的FC-31验证机,经过长达12年的技术迭代。项目负责人王永庆(拥有近40年飞机设计经验)曾指出,优秀的战机外形往往与卓越性能成正比。该机长17.3米,翼展11.5米,空重17吨,最大起飞重量达28吨。其DSI进气道采用弯曲外倾设计,配合梯形后掠机翼和精密表面处理,将雷达反射截面控制在0.1平方米级别。除了雷达隐身,该机在红外隐身方面也颇具匠心:锯齿状尾喷口优化散热分布,特殊涂装能根据海空环境自动调节色调,这些细节甚至需要美术专业人员参与调试。可以说,歼-35A的隐身能力是系统工程与艺术设计的完美结合。
展开剩余65%在动力系统方面,歼-35A配备两台涡扇-19黄山发动机,单台推力超过10吨,总推力达20吨级。相比F-35的单发设计,双发配置提供了更高的安全冗余。其1.1的推重比支持1.8马赫的超音速巡航,作战半径突破1000公里(配合副油箱航程可达2000公里),这一指标已接近F-15重型战机的水平。航电系统集成有源相控阵雷达(探测距离250公里)、光电跟踪系统(含前视红外、红外搜索跟踪和激光指示)以及先进数据链,可实现与歼-20、预警机的实时信息共享。2025年2月美国《航空周刊》的评估报告特别指出,该机在航程和机动性方面确实优于F-35。
与F-35的对比呈现有趣差异。虽然两者外形相似,但歼-35A更大的尺寸(长17.3米vs15.7米)和双发设计更适合航母起降。隐身性能方面,两者雷达反射截面相当,但歼-35A的进气道鼓包更明显)。动力系统上,F-35的F135发动机技术成熟但油耗较高,而歼-35A的新型涡扇-19在2024年试飞时就展现出强劲推力。武器配置上,歼-35A凭借侧武器舱设计可携带6枚导弹(PL-15远程导弹和PL-10格斗弹),比F-35多出2枚。美国《国家利益》杂志2025年3月刊文指出,歼-35A的双发可靠性、西太作战半径和成本优势(单价约5000万美元)是其三大核心竞争力。
武器系统彰显歼-35A的多面手特质。主武器舱可搭载射程200公里的PL-15导弹,配合侧舱设计提升火力密度。对地攻击时可选用KD-88精确制导炸弹或鹰击-12反舰导弹,8个外挂点最大载弹量达8吨。在2025年巴黎航展上,其集成的电子战系统和多功能光电吊舱获得专家好评,相比F-35外挂的Sniper吊舱,歼-35A的系统集成度更高,飞行阻力更小。特别值得注意的是,该机可与红-19防空系统协同作战,形成立体防御网络。
在空军作战体系中,歼-35A扮演着关键角色。2025年7月的军事演习首次展示双五代机协同战术:歼-20负责制空,歼-35A执行多任务,J-16D提供电子支援。配合歼-20S双座型的无人机指挥能力,形成完整的作战网络。从抗美援朝时期的17架杂牌飞机,到如今歼-15/16/20/35、运-20、直-20的完整体系,中国空军已完成质的飞跃。在2025年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中,歼-35A的公开亮相彰显了其在航母战斗群中的核心地位——既能执行前沿侦察和电子压制,又能实施海上突防作战。同年9月的长春航展上,与歼-20S同台展示的歼-35A模型,预示着这款战机将开启中国海军航空兵的新时代。
发布于:天津市股票10倍杠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