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原标题:欧莱雅中国陷”裁员风波”:美妆巨头在华增长遇瓶颈?)
近日,全球美妆巨头欧莱雅集团陷入一场裁员传闻风波。
7月11日,针对”欧莱雅计划将香港办事处与内地业务合并,导致逾200名员工被裁”的市场传言,欧莱雅中国紧急发布声明予以否认,称相关报道”失实”。
但欧莱雅同时承认,为应对市场变化,正在持续”评估并优化”全球及本土市场的组织架构。
这场风波背后,折这家美妆巨头在中国市场面临的增长困境。作为欧莱雅集团全球第二大市场,中国区业务在经历多年高速增长后,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。
业绩增速放缓成隐忧
据欧莱雅集团财报显示,2023年第一季度,北亚区(包括中国)销售额同比下降6.2%,成为集团唯一出现下滑的主要市场。这一表现与2022年同期该区域7.6%的增长形成鲜明对比。
2024年财年,欧莱雅全年销售额达到434.86亿欧元,同比增长5.6%。然而,北亚市场,特别是中国大陆销售额同比下降3.2%,成为业绩增长的拖累因素。
欧莱雅在中国的线下渠道面临诸多挑战,部分品牌专柜出现撤柜、闭店的情况,线下生意逐渐萎缩。此外,线上销售渠道也出现了一些波动。
2024年“双十一”期间,欧莱雅旗下品牌的市场份额被国货品牌超越,且出现了低预期折扣导致的消费者过度购买及退货现象。这些因素都对欧莱雅在中国大陆市场的销售产生了负面影响。
文轩智库美妆分析师指出,中国美妆市场整体增速放缓、国货品牌崛起以及趋势,是欧莱雅面临的主要挑战。
“欧莱雅在中国市场正经历转型阵痛。”美妆行业分析师李明表示,”一方面,高端品牌如兰蔻、赫莲娜的增长遭遇瓶颈;另一方面,大众化妆品市场又面临完美日记、花西子等国货品牌的激烈竞争。”
组织架构调整暗流涌动
尽管欧莱雅官方否认了香港办事处大规模裁员的传闻,但多位业内人士透露,该公司近期确实在进行组织架构优化。
一位不愿具名的欧莱雅前员工透露:“从去年开始,公司就在逐步整合部分区域的销售和市场团队,优化管理架构。”
这种调整并非突然之举,而是公司在应对市场变化和业务需求时做出的长期战略决策。从内部员工的反馈来看,欧莱雅的这一举措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,并且涉及多个部门和地区。
据内部人士观察,欧莱雅此次架构调整的核心在于优化资源配置,提升运营效率。一位前员工表示,公司希望通过整合销售和市场团队,减少冗余环节,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。
这种调整并非简单的裁员,而是通过重新分配人员和职责,使团队更加精简高效。例如,一些重复的岗位被合并,部分员工被重新分配到更有潜力的业务领域。这种做法虽然在短期内可能会引发一些员工的不安,但从长远来看,有助于公司更好地应对市场竞争。
这种调整在业内看来并不意外。随着线上渠道成为美妆销售的主力,传统线下团队的重要性正在逐渐下降。
近年来,美妆行业的销售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,线上渠道的销售额占比不断攀升,而线下渠道的增长则相对缓慢。
在这种背景下,欧莱雅需要对线下团队进行优化,以更好地支持线上业务的发展。
同时,香港市场近年来的表现持续低迷,也使得区域整合成为必然选择。香港市场的销售额下滑,以及市场竞争的加剧,促使欧莱雅重新审视其在该地区的业务布局。
数字化转型挑战
欧莱雅的此次架构调整是其应对市场变化和提升竞争力的重要举措。通过优化管理架构和整合资源,欧莱雅希望能够更好地适应线上渠道的快速发展,并在新兴市场中寻找新的增长机会。
未来,欧莱雅可能会进一步加大对线上渠道的投入,加强数字化营销和电商运营能力。同时,公司也可能继续对线下渠道进行优化,以实现线上线下业务的协同发展。
这种战略调整虽然可能会带来一些短期的阵痛,但从长远来看,将有助于欧莱雅在全球美妆市场中保持领先地位。
面对市场变化,欧莱雅正在加速数字化转型。2022年,欧莱雅中国电商渠道销售额占比已超过60%。但这一转型过程并非一帆风顺。
“线上渠道的增长正在放缓,而获客成本却在持续攀升。”一位电商从业者指出,”欧莱雅需要重新平衡线上线下资源,这必然带来组织架构的调整。”
展望未来,欧莱雅需要在中国市场找到新的增长点。一方面,继续加码高端化战略,通过科技创新提升产品溢价能力;另一方面,也需要更好地应对本土化竞争,加强与年轻消费者的情感联结。
“美妆市场的游戏规则正在改变。”李明分析说,”国际巨头需要放下身段,以更灵活的姿态应对中国市场的快速变化。组织架构调整只是第一步,更重要的是思维方式的转变。”
截至发稿,欧莱雅中国未就具体调整计划作出进一步说明。但可以确定的是,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具活力的美妆市场,欧莱雅的转型之路才刚刚开始。
股票10倍杠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